从当年的小面积尝试,到如今大规模种植;从昔日单打独斗,到今天的抱团发展;从过去的“农民经纪人”,变身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这些年来,我一直在“以农助农、以农兴农”的道路上艰难跋涉,可谓一路荆棘,一路春光。我品尝过挫折的滋味,也畅享过成功的喜悦。
时至今日,由我创建的“安徽信福乡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不仅被标榜为“省级生态农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十多项国家、省市级农业产业示范区和示范片,我本人也获得了多项荣誉: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全国百名优秀学员、安徽省百佳新型职业农民、安徽省劳模创新工作室、安徽省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安徽省种粮大户等。但对我来说,“马鞍山市乡村振兴带头人”这份荣誉是我最钟爱的。
我深知,一切荣誉都是身外之物。以自己的力量和影响带动更多的乡邻走上特色农业之路,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解决好三农问题,才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出路。通过多年的经营和发展,我的公司在当地起到积极的示范带头效应。在粮油产业创业孵化器的作用下,已培训规模种田大户数十人;牵头成立农机、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技术观摩和秧苗统育统插、病虫害统防统治、产品统购统销等社会化服务,累计培训农民3500多人次,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0多个,服务带动面积近3万亩,有效促进周边农户和脱贫户增产增收。
安徽信福乡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现已有良田及各类试验田近2000亩,是连作或共作等特色种养示范基地,建设水稻标准化育秧工厂、数字化农业工厂、粮食标准化烘干中心、大米加工生产流水线、稻米低温保鲜库、办公用房、科研基地等3000多平米。公司每年产出的有机稻米和功能性等优质稻米,远销全国各地,备受客户青睐。2022年,公司生产的“信福乡田优糖米”获全国特质农产品认定,安徽省仅此信福乡田一家。公司还与上海农科院携手,共建“功能性稻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致力培育低蛋谷白大米、高抗性淀粉大米等精品系列。
无疑,在和县乃至安徽省市同行同道中,我取得了些许成就,但这些年来,每次走进公司基地,放眼远望,我内心是充满了危机感的。我的基地和示范区濒临滁河南岸圩区,地势坦平,水系发达。多年来,长江流域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给苏皖浙沿江等地面积达2000多万亩的水稻生产带来了严重减产甚至绝收等危害,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提高水稻的抗洪能力?我一直在积极奔走呼吁。
2022年7月7日,安徽科技学院农学院教授黄先忠等一行10人,莅临安徽信福乡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深入田间地头搞科研,写论文,推进双方联合攻关的安徽省重点研发项目——“长江流域粳稻抗洪涝绿色配套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的实施。该项目基于不同育秧和栽培方式及水分管理,对常规粳稻分蘖期秧苗耐淹没能力及植株生理伤害展开实地研究及示范推广。
近年来,我们的团队紧紧围绕产学研一体,不断壮大基地实力,助力乡村振兴。与多家科研院校开展合作,加大科技人才引进,现有科研技术人员11人,其中高级职称以上6人。实施了十三五、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马鞍山市农业产学研合作项目、安徽省化肥减量增效定位试验项目等。基地开发的“有机稻种植复合循环模式”被列为安徽省农业农村厅重点示范推广模式。申请发明专利46项、已获得7项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9项。先后建立PM体育研究生实践基地、安徽科技学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安徽农科院定位试验基地、中科院合肥研究所试验基地、上海农科院新品种培育试验基地、安徽工业大学公法学院老员工社会实践基地等。
对于项目的可行性、成效性,我充满了信心和期待。我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到了一个阶段都会遇到障碍和瓶颈。特色农业的发展和壮大,必须打破传统观念的禁锢,走产学研的新路子,科技兴农天地宽!